back_img
汉语词典

华汉的拼音

huá

hàn

华汉的解释

华汉

词语华汉意思

  • 华汉基本解释

    天河。

  • 华汉网络解释

    华汉

    华汉(1902~1993),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11月2日(农历十月初八)出生于四川省高县罗场一个经营丝茶生意的小商人家庭。原姓欧阳,名本义,字继修,阳翰笙是他的主要笔名。华汉民国4年(1915年)就读高县城关第一高等小学堂,民国7年(1918年)跳级考入叙府联中(今宜一中),每学期成绩均名列前茅。民国9年(1920年)秋,他和李硕勋转学到成都省立第一中学学习。民国11年(1922年),他和李硕勋等在学校组织成立进步团体,领导学潮,受到反动当局通缉。同年,华汉去泸州川南师范学校拜访了早期共产党员恽代英。他们畅谈了七天七夜。后来他不止一次说:“恽代英是照耀我走上革命征途的第一盏明灯”。民国12年(1923年),他先后在北京、上海读书,对革命文学产生了浓厚兴趣。次年10月考入上海大学社会系。同年(1924年)冬参加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民国14年(1925年)2月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其后,任上海大学党支部书记,上海闸北区委书记,参加筹备全国学联和工商学联合会的工作,参与组织了“五卅”运动和罢工、罢市、罢课斗争。民国15年(1926年)初,受党组织委派到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秘书、入伍生部政治部秘书和党总支书记,兼任政治教官,讲授国际时事课程。次年(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在叶挺同志指挥的第十一军二十四师任党代表,后任起义军总政治部秘书长。 1925年毕业于上海大学社会系。曾参加“五卅”运动,任上海大学中共党支部书记,中共闸北区委书记,黄埔军校政治部秘书,国民革命军第四、六军政治部秘书,1927年参加南昌起义,任第十一军政治部秘书长,1928年入创造社,先后负责左联、文总组织部书记工作,抗日战争时期任文协理事、剧协及影协常务理事,政治部第三厅主任秘书,中国电影制片厂编导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剧艺社、上海联华影艺社主任委员,1949年后历任中华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政务院文教委员会副秘书长,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中央统战部文化处长,周总理办公室副主任,中国文联副主席、秘书长、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中国作家协会理事、顾问,中国影协、书协名誉理事,全国第一届人大代表,中共八大列席代表、十二大代表,全国文联全委。1925年开始发表作品。1952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 华汉著述丰厚,一生写下了700多万字的文艺作品。1983年5月,已届八十高龄的阳翰笙回到了他魂牵梦绕的故乡,写下《探望故园》、《重回宜宾》等诗篇。  阳翰笙于1993年6月7日在北京辞世,终年91岁。新华社所发悼词称他为:“中国共产党优秀党员、忠诚的马克思主义文艺战士、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之一和文艺界卓越领导人。” 北国江南 (1963) .... 编剧  三毛流浪记 (1949) .... 编剧  万家灯火 (1948) .... 编剧  塞上风云 (1942) .... 编剧  夜奔 (1937) .... 编剧  生死同心 (1936) .... 编剧  生之哀歌 (1935) .... 编剧  逃亡 (1935) .... 编剧  铁板红泪录 (1933) .... 编剧  中国海的怒潮 (1933) .... 编剧  青年中国 (1940) .... 编剧  日本间谍 (1943) .... 编剧  草莽英雄 (1986) .... 原著  八百壮士 (1938) .... 编剧 故居 阳翰笙故居座落于高县罗场镇南华街,建于清乾隆年间,迄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故居呈三合头院落形成,座北朝南,总体由主体房、院坝、后花园组成,总占地面积1163平方米。主体房建筑面积约319平方米。 正房为悬山式布瓦穿斗结构建筑,面阔三间12.5米,深两间7.3米,中间不堂屋,左右次间为四间寝室(有阁楼)。大门为双开四抹隔扇门,属典型川南民居。故居内完整地保留了当年阳翰笙同志生前的居室、堂屋、书房等共11间。


分类查询


常用词语推荐

常用成语推荐1

©2024 知之小工具  版权所有  知之小工具 生活实用查询工具
功能直达
栏目推荐
热门应用